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格桑久米

江孜县日朗乡完小 8574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创新教学策略,本文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策略;培养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决复杂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之一。然而,当前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仍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为此,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策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并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实施建议。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1.1 培养创新思维的时代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知识储备,更强调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顺应了这一趋势,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作为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过程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1.2 小学数学中的创新思维表现

创新思维不仅表现在解决新问题时的独创性,还包括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应对不同情境中的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解答,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1.3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标强调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其次,课堂上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思维过程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如何测量操场面积”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经验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采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多角度思考

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它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答。这种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应用场景,让学生根据不同条件提出不同解法,从而培养他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3 鼓励合作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团队互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任务,例如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或进行数学游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从同伴处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路。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3.1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主要以标准答案为导向,通常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最终解答是否正确,也应重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例如,在评估开放性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以及他们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表现给予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创新意识。

3.2 及时的反馈与激励机制

及时有效的反馈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例如,当学生提出了新的解题思路时,教师应给予正向的反馈,表扬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思考。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机制,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还能保持对创新思维探索的兴趣。

3.3 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长期跟踪与改进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价。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创新思维上的进步,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或项目作业,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或解法。对于思维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挑战性的问题以继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而对于思维发展较慢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总结: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合作学习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长期跟踪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安永平.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J]. 学周刊, 2024, (17): 50-5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17.017.

[2]徐敏亚.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 数学之友, 2024, (05): 75-77.

[3]杨波. 刍议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J]. 新智慧, 2023, (35): 76-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