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林伟兴

福建省武平县丰田中心小学 364313

摘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语文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负担压力都比较大,语文知识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特别是识字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生字词,教师会让学生抄写下来,通过机械的抄写和背诵理解字词、认识字词,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双减政策下,教学活动面临着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例,探讨了识字教学的创新发展;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困境出发,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小学教师加强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轻松、主动的学习汉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质减负的双减政策目标


关键词

双减;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涉及到多个方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学生识字量的多少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1]”但是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含义,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不到位,只是通过作业量的减少简单的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改变,这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培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不是简单的减少作业量,另外也要从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变着手,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实施。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困境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重复书写与记忆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写法和读法,但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识字效率[2]。另外,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再加上部分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认识到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关注,影响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双减的政策下,大部分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方式陈旧影响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识字本身是较为枯燥的过程,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活动等方式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双减”政策还强调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降低教学质量。相反,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来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对策措施

(一)组织游戏,激发识字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就需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主动识字。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低年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来学习,但是会积极参与一些游戏活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游戏教学与识字教学融合,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中,可以通过设置游戏主题来开展游戏活动,游戏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鉴生活游戏开发识字游戏,同时游戏内容要充分体现出游戏所具有的情境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3]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为例,组织游戏活动“找朋友。”二年级的学生对偏旁部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游戏“找朋友”,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分为“偏旁卡片”与“部首卡片”两种,偏旁卡片类型比如:“犭、辶、阝......”,部首卡片类型比如:“良、文、方......”等。教师提出引导:“偏旁与部首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了汉字,那么现在我们大家手里分别有偏旁和部首,大家根据自己之前所积累的汉字知识,来找一找你的好朋友吧。”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学生可以与之组成“好朋友”。比如“犭”偏旁可以与“良”部首可以组成“狼”这个汉字。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趣味学习。在学生找到“好朋友”以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对游戏进行深化。比如提出问题:“现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偏旁和部首组成了汉字,那么现在我们要找到“家”,大家可以将自己组合中的汉字与其他组合汉字中的特征进行对比,汉字特征一致的,就是一家人。”比如“狼”和“防”都是左右结构,汉字特征一致,是一家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汉字知识进行巩固,更好的加深学习的印象。游戏教学不仅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汉字,提高识字的兴趣以及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二)媒体教学,提升识字学习效率

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即使当下掌握了知识,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忘记一些知识,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对识字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媒体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教学[4]。从汉字学习知识的呈现来看,媒体技术下呈现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在识字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媒体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媒体画面上,主动开展学习。而从教学的方式方法中来看,媒体教学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识字教学需求,将丰富的识字教学手段引进来,使得单调的识字教学转变成为主动、生动、灵活的识字教学,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识字教学为例,在识字表中,有“日、月、水、火、、石、田、禾”这样的比较形象的汉字,教师就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将这些汉字的形象用媒体技术展示出来,示例如下图1所示:

 

1 “山”字学习媒体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这是什么汉字,等学生猜测以后,再公布答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认识汉字,理解汉字的形象意义。另外,在小学阶段,汉字的笔顺学习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将写字当成画画,不注意笔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写字的时候掌握笔顺。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识字教学中“鸟”字的笔顺,第四笔不易掌握,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鸟”字的写作动画,一笔一划的展示出来,适配一些笔顺写字的声音,让学生认识笔顺,从而学会根据笔画顺序来写汉字,提升识字学习效率。

(三)结合生活,巩固识字学习成果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意识,很多时候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同时在生活中,即使学生学习了这些汉字,也很少会用到,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容易以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同时巩固识字学习的成果,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5]

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为例,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一个“掰”字,这对于学生而言,笔顺比较多,不好记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来开展学习。比如,准备一个白馒头,在课堂上演示将白馒头掰开,让学生观察这个行为,并提出问题:“刚才老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学生可以回答出:“老师掰开了馒头。”接着,教师还可以演示掰玉米、掰香蕉,可以让学生思考:“老师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动作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到结论:“老师是用两个手掰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生字“掰”,掰是由两个手完成的,因此,有两个手,而两个手的位置不相同,因此就形成了这样的笔画。教师还可以准备视频,将汉字的讲解配以视频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字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应用于记忆相似的汉字,比如,在一年级汉字学习中,“请、清、青、晴、情”这几个字很容易记混,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结合生活的场景来记忆这些字。以“晴”字教学为例,“晴”往往指代天气,是指艳阳高照的好时候,太阳比较大,太阳代表“日”,因此“晴”就是“日”字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表达方式,来阐述剩下的汉字表达,结合生活,掌握汉字的区分方法,巩固识字学习的成果。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四)联动环境,认识汉字意思含义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今应用比较多的两种识字教学办法一种是“集中识字”一种就是“随文识字”。随文识字就是跟随文章学习汉字,语文教材的编排亦是以这种识字学习模式为主。识字与阅读是不可能分割的两个部分。从本质上看,阅读就是创造了一个汉字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帮助。汉字的语言环境就是汉字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任何一个汉字,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汉字的音、形、义才能够被确定。比如说一些多音字,如果脱离了语言环境,这些多音字的读音以及用法就无法被确定。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联动环境,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含义。

以人教版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小书包》教学为例,本课要求识字:“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情境,开展识字教学。比如,准备一个书包,在书包里放作业本、课本、橡皮擦、铅笔等物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看一眼书包,了解书包里面有什么。从小组的第一个人开始传递纸条,纸条上写:“书包里面有什么......”小组学生需要填写书包里面的物品,每个学生填写一个,当小组学生依次传递并填写关于书包内容的纸条时,他们不仅是在练习书写汉字,更是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关于书包及其内部物品的清晰画面,这样的学习过程既直观又高效。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形式,比如引导学生用这些汉字编创简短的故事或儿歌,让学生在创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关键。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正处在基础的发展时期,教师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时候,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观察,主动探索研究汉字的规律,分析汉字的特征,掌握更多的汉字,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实现双减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文玲.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J].环球慈善, 2022(9):0167-0169.

[2]李怡.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3):40-41.

[3]李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渗透汉字文化[C]//2024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的关系研究论坛论文集.2024.

[4]贺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4.

[5]李凡.情境化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2):3.

 

作者简介:林伟兴 1973.9  福建武平 汉族 大专 一级教师 福建省武平县丰田中心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