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大单元;初中音乐;设计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正逐步向结构化、素养化及单元化的新形态演变,这一转变已经吸引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多个教学设计方案,详尽地探讨了初中阶段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并分享了大单元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及其深层含义
当前,虽然学术界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确切定义还未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但对该概念的基本理解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知名教育家崔允漷指出:“大单元可被视作一个学习单元,它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主题或故事,因此,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微型的课程。”从音乐的视角来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围绕“核心观念”,融入实际情境,以实际任务和问题序列为构架,贯穿持续、实际表现及增值性评价的素养导向教学模式。它不仅是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创造的教学活动单元,而且是构建有序课程结构的基础组件,更是有效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一)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
大单元教学设计需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紧密结合音乐学科核心内容,深入整合并提炼教学主题。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多彩的民谣”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确定以下四方面教学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欣赏各地民谣,感受其独特魅力;二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民谣背后的文化内涵;三是指导学生学习民谣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四是鼓励学生以创作者的视角,尝试改编或创作民谣。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定为“民谣之旅——感受多彩音乐文化”,并从“单元统整”的视角出发,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
在确立教学主题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构建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其次,教师应细致梳理知识内容,明确具体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主题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清晰的教学脉络。最后,教师可采用逆向设计策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大单元教学主题,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
(二)提炼大观念
大观念是指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等有机结合成整体的核心概念或观念。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大观念。
1.围绕新课标提炼大观念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应突破传统框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多彩的民谣”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民谣、感受音乐文化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提炼出“民谣是反映地域文化和生活情感的重要音乐形式”的大观念。
2.围绕核心素养提炼大观念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采用大观念课程架构的策略来凸显音乐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对苏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戏曲天地”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其大观念可提炼为“中国戏曲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大观念
教师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大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日常生活和音乐学习中的核心要素。例如,在苏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春之声”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春天主题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象和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提炼出这一单元的大观念为“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音乐是表达春天情感的重要方式”。
(三)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目标是大观念细化的明确结果,为课时目标提供方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立。
第一,围绕新课标设定教学目标。新课标为学校确立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供指导。教师应深入解析这些标准中的关键词及其所蕴含的大观念和核心任务等信息,从而明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第二,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多彩的民谣”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作品紧密围绕民谣的表现特征和文化内涵。基于这一教育价值,教师可梳理出三条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首先,加深学生对民谣文化的了解并探索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其次,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民谣的独特魅力;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谣的演唱和创作活动。
第三,基于基本问题设定目标。从问题导向出发来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是一种有效的目标设计策略。在“多彩的民谣”这一单元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提出“民谣是如何反映地域文化和生活情感的?”等核心问题,旨在设定“分析民谣作品表现特征”的单元目标和“理解特定民谣作品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的课时目标。
(四)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将宏观且宽泛的单元学习任务细化为多个具体的小任务。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多彩的民谣”单元为例,基于“民谣是反映地域文化和生活情感的重要音乐形式”这一大观念,教师可先确立该单元的整体表现性任务为“通过演唱、欣赏和创作民谣,感受其独特魅力并理解其文化内涵”。随后将其细化为四个小任务:一是聆听不同地区的民谣,感受其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二是分析民谣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其形成原因;三是尝试改编或创作民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组织民谣分享会,展示学习成果并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单元教学凭借其开放性、兼容性和实操性等诸多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然演变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高效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综合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初中阶段的音乐大单元教学规划中,教师需要着重考虑学生学习的“潜在起点”与“真实起点”,以保障大单元的教学活动既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又能为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应以大单元主题为核心,精心策划教学内容,并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持续丰富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手段,以及完善教学方案,旨在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品质与效率,从而助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付新燕.天津教育,2022(18)
[2] 大单元教学:素养导向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 薛颖芳.新课程导学,2022(35)
[3]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李帅瑶.琴童,202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