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纪凤军

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266109

摘要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培养路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优化,以议题式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模拟政协等,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与生活素材中的素养培育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渠道,以时事热点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等多方面内容。


关键词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正文


引言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政治不仅是传授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知识的学科,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关键目标。探索其培养路径,有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它体现为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政党执政理念、主流意识形态等的认可与赞同。在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尤为重要。高中政治课可通过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经济发展奇迹到脱贫攻坚胜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制度优势。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热爱,从而坚定政治认同。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理性思维和实证精神。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科学精神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培养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避免盲目跟从和片面性思维。

(三)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石。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通过讲解法律条文的内涵、法治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同时,引入社会热点法治案例,如正当防卫的判定等,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学会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四)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高中政治学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如参与社区服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活动。通过公共参与,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往往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与启发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不能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思考和运用知识,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二)实践教学不足

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难以深刻理解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面临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例如,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经费不足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无法评价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素养的发展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的发展等。这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是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路径。传统教学理念侧重于知识传授,而现代教育要求以素养培育为导向。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例如,在备课阶段,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树立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相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要素。

(二)优化课堂教学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巧妙地运用热点新闻事件,如将中美贸易摩擦这一事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分析其中涉及的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等核心概念。历史故事同样能发挥独特作用,像讲述商鞅变法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改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情境教学,能让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置身其中,不仅能更透彻地把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而且在分析具体情境的过程中,政治认同得以增强。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不可或缺。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提问“市场经济为何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这一问题具有启发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在思考、讨论和探究过程中,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批判性思维逐渐形成,并且尝试提出创新的观点,如探索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方式等。

(三)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政协活动,学生通过调研社会问题、撰写提案等过程,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增强政治认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自身的责任与价值。此外,参观法治教育基地,能使学生直观感受法治的威严,提升法治意识。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了生动的体验式学习机会。

(四)改进教学评价

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关注知识的掌握,更重视素养的提升。例如,增加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同时,采用项目式评价,针对学生在政治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如研究报告的质量、对政治现象分析的深度等进行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发展,激励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发现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和改进教学评价等多种培养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0):169-171.

[2]朱燕.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2024,(03):31-33.

[3]卢珊珊.浅析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03):90-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