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生关系边界的哲学思考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黄召

西藏大学850032

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师生关系的边界问题更是引发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哲学角度对师生关系边界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其内涵、意义和解决之道。通过对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探讨,揭示师生关系边界对于教育公平、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相互尊重、责任和权力、情感和交往等多个方面。在哲学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因此,师生关系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既包含了双方的自由和权利,也包含了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从自由和权利的角度来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权利享受教育,教师有权利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学生也有自由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也有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

从义务和责任的角度来看,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也有责任尊重教师和接受教育。同时,教师还有责任保障学生的权利和自由,学生也有责任遵守学校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

在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是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师生关系的边界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难题。明确师生关系边界,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公平和学生权益。从哲学角度对师生关系边界进行深入思考,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本体论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边界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本理论,关注存在本身,探讨万物的本源和本质。在本体论视角下,师生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特征。在这一视角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师生关系边界:

(一)师生关系的本质

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教育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和相互作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社会行为的示范者,承担着教育责任;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承载着学习任务。这种特定的角色分配构成了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限定了师生关系的边界。

(二)师生关系的形态

师生关系的形态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知识传授、情感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规范性,使得师生关系具有一定的边界。

三、认识论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边界

认识论是探讨知识起源和真理性的哲学分支。在这一视角下,我们可以对师生关系边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讨。

(一)知识的传递与理解

师生关系在知识传递和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媒介,帮助学生获取并理解知识。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种知识传递和理解的界限,构成了师生关系的重要边界。

(二)真理的探索与认同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探索真理,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对真理的认同和接受,构成了师生关系的另一重要边界。

四、价值论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边界

价值论探讨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在这一视角下,我们可以研究师生关系边界在价值层面的意义。

(一)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

师生关系边界的设定对于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师生关系的边界,有助于规范教育行为,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

(二)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

师生关系边界的设定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当被视为具有独立人格和潜力的个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明确师生关系边界,有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师生关系边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交往缺乏适度性

有些教师与学生交往过于频繁,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些教师则与学生交往过少,导致师生间的互动力不足,沟通不畅,关系不够和谐

(二)师生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明确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但有时候这些权利和责任并不明确,导致师生间的关系失衡。教师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而忽视学生的权力和责任;学生也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而忽视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三)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过于亲密或疏远

有些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过于亲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而有些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过于疏远,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教师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学生也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自由和权利,而忽视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

六、解决之道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师生关系边界问题的思路:

(一)明确角色定位

教师和学生应当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履行各自职责。教师应当秉持专业精神,负责知识传授和引导学生成长;学生应当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真理。

(二)加强沟通与理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与理解,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当尊重教师,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倡导平等与尊重

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之上4。教师和学生应当相互尊重,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只有建立在平等与尊重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七、结论

通过对师生关系边界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师生关系边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多重意义。明确师生关系边界对于保障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解决师生关系边界问题应当从角色定位、沟通理解和平等尊重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赐平,彭艳.关怀理论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挑战与应对[J].现代教育科学,2023(04):49-53.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4.008.

[2]晏瑞琴.教育公平视野下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20(15):94-96.

[3]樊可军.浅谈班主任之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136.

[4]赵廷虎.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C]//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出版者不详],2010:221-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