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姚晓玲 李响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

乡村文化振兴已成为当今时代“三农”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乡村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其保护和振兴迎来了新的契机。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沉淀在乡村社会的传统文化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基础和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振兴进程,将确保乡村文化与当代人的价值观和需求相协调,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农村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

正文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工程,既要振兴乡村的基础设施,又要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1.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手段

1.1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治理逻辑

乡村文化振兴旨在重新塑造村民日常生活状态和精神气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可或缺,因为它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精神活动和产物。优秀的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重塑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乡村引入更多的文化人才,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农民精神追求。因此,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内在耦合性。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之一。改革开放后,乡村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人口大量流出,文化传承困难,生态与文化的协调性被打破,出现价值标准功利化、社会风气低俗化等问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党中央也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发展,并提出在乡村要将物质与精神两者共同发展。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双重使命:既要守护农耕文明根脉,又要注入现代文明基因。

1.2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乡村文化振兴能为传统文化继承创造机会,通过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新诠释和改编促进创新,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借助文化旅游和传统工艺品销售为当地创收,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的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旨在解决“三农”长期存在的问题。该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振兴乡村文化,这被视为确保更广泛的乡村振兴努力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传统农村文化是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和农村社区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代人以来,农村文化为农民提供了身份认同、舒适和社区的源泉,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基石。然而,随着现代发展,年轻一代远离农村根源和传统价值观,乡村文化受到威胁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刻不容缓。通过培养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为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过程,农村社区可以重新发现其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深度,这可以作为后代的灵感和指导源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遵循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价值导向

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人或事物价值的判断,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农村文化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呈现多元化,但缺乏明确价值导向易致混乱。乡村文化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对农民进行教育,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其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将核心价值观与农村本土文化相结合,融入日常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的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相融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农村的“小传统”中去,为“小传统”所接受、所认可,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改变“小传统”,甚至内化为“小传统”的核心部分,从而起到引领农村文化发展的作用。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力量整合

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基石,通过教育和文化培育,让农民践行这些价值观,能增强其责任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将其融入乡村文化各环节,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 24 字 价值坐标。2024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 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建设等载体,有效化解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冲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

3.1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和谐为目标的价值观,它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引领,也是实现社会公正、平等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乡村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政策法规保障,规范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目标,在乡村积极推进文化振兴,加快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治理能力,提高乡村文化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认同感;构建治理体系,整合资源;加强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教育中的体现,注重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巩固乡村文化基础;推动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生活对接,构建民生制度,如在土地制度、劳动报酬中体现公平正义。

3.2培育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农民群体

新型农民群体养成是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要增强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拓展教育渠道,除学校教育外,重视社区和家庭教育;通过宣传活动、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创新教育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4.结语

乡村文化振兴面临挑战,是长期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需客观对待乡村文化,融合现代文化,加强教育,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村文化的兴衰关系到乡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乡村文化蕴含的乡土情结、传统文化农民价值观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内核但在以经济效益为驱动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日趋式微,面临文化传承主体缺席、传播载体缺失、价值认同缺乏发展困境。 要振兴乡村文化,要想真正发挥乡村文化启迪心智、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就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激发村民主体参与活力,拓展乡村文化传播载体,强化乡村文化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4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Z]. 2024.

[3]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 郑杭生.论社会建设与“软实力”的培育—一种“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社会学视[J].社会科学战线,2008.

[5] 农业农村部. 2024 年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报告 [R].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作者简介:姚晓玲1991—),女,河南省郑州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现就职于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联系电话:18838950397,邮箱:1044948600@qq.com

李响:1990—),女,河南省郑州市,硕士学位,现就职于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助教


...


阅读全文